大润发、家乐福接连出售!法国量贩店为何纷纷出逃亚洲市场?分析师:背後问题出在这

Image Source:flickr/玄 史生CC0 BY1.0

文/台客J

近来在台湾的零售市场,爆炸性的新闻频频:先是法商欧尚把手上台湾大润发的股份出售给全联;接下来又传出法商家乐福计划出售台湾事业,吸引了包括合作股东统一、远东集团、Momo以及数家私募基金的兴趣。不少网友纷纷哀号,到底台湾的零售市场出了什麽问题,要让外商接二连三的撤离呢?

虽然台湾的零售市场我并没有太熟,但身为一个cover欧尚和家乐福这两家法国超市的分析师,想说趁这个机会,来从「法国」的观点来看,为什麽这两家法商要接连卖出台湾的事业体。

首先让我们来讲讲已经发生的case,也就是法商欧尚。欧尚虽然对台湾人来说可能很陌生,但他可是法国市占率第五名的超市,是由Mulliez家族持有的私有家族企业。然而,近年来因为法国超市大环境和本身营运的一些问题,使得营业额持续下探。

Image Source:台客J

●欧尚为什麽要卖掉大润发?

但是欧尚的问题出在哪里呢?最主要有两个问题:价格战和消费者习性的改变。

下面这张是法国各大超市五年来市占率的差异,我们可以看到欧尚(Auchan)的市占率从原本的11.5%,掉了超过两个百分点到9.2%;而失去的市占率,基本上都是由独立超市如E.Leclerc或Intermache(Les Mousquetaires)吃下,这些独立超市在近几年的法国超市市场无往不利,而其主要的武器就是低廉的价格;而欧尚的强项,也是其主要的营收来源是量贩店,但是量贩店营运的成本较高,导致於欧尚没有办法把其定价降低,来抵挡独立超市兴起的价格战,也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客户。

Image Source:台客J

除了价格战之外,消费者习性的改变,也让欧尚相当头痛。下面这张是欧尚的竞争对手家乐福在法国同店营收成长率,我们可以看到,量贩店的成长率,在这几年来一直是所有店种中表现最差的:这也就是说,量贩店在法国不再受到消费者的偏好。这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更习惯频繁地做生鲜食品的购买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统「一条龙」的量贩店模式,受到不同品项的多元通路的挑战。消费者可能会在线上买电器、日用品,到社区超市或便利店买生鲜,以往可能一个礼拜到量贩店一次,满足所有购物需求的消费行为,已经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。

Image Source:台客J

因为上面这些原因,欧尚在法国几乎被打到要趴掉的情况:营收下降和少的可怜的现金流量,加上相当可观的负债,让欧尚在2019的时候,接近要被信评机构S&P降为高风险债。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信用评等跟营运表现,欧尚除了发表重整计画Renaissance,也开始大甩卖旗下的各项事业体,来筹措重整计画所需的资金以及降低负债。而其中最重要的出售案,是在2020年时宣布将其中国大润发的股份,以接近30亿欧元(将近千亿台币)卖给阿里巴巴。

该出售案的确稳定了欧尚的信用评等,也提供了重整计画需要的银弹。然而欧尚的重整计画看起来成效缓慢,最近又传出想要藉由SPAC上市和有意并购家乐福的消息,看起来整个公司的策略面和执行面的问题都不小。加上现在又把台湾大润发卖掉来换现金,说实话看起来真的是不太妙。

●家乐福卖掉台湾资产,其实不奇怪

至於另外一个主角家乐福,故事就有些不太一样。虽然家乐福和欧尚一样,在法国面对了独立超市的价格战跟消费者习性改变的挑战。但由於它的量贩店比重较欧尚低一些,所以冲击相对来说稍微小一点。可是这并不代表家乐福的日子好过到哪里去,营运的表现相对来说还是颇糟,所以公司找来新的CEO Alexandre Bompard,制定了一系列的重整计画,包括更重视生鲜、提高电商能力等等。

虽然目前看起来,重整计画的成效还算可以,但是股价仍然低迷,因而吸引了加拿大公司Alimentation Couche-Tard的收购兴趣(虽然马上被管到海边的法国政府挡掉),想必CEO近来的压力势必很大,也因此宣布加速进行portfolio review,要考虑出售其视为非核心的资产。一来必须藉由出售资产来提供转型(装潢)所需的资本,二来是今年初决定花10亿欧元买下Walmart的巴西资产也需要现金,所以这时候传出要把家乐福台湾卖掉,真是一点也不奇怪。

看到不少台湾网友说,家乐福台湾应该蛮赚钱,为什麽要卖掉呢?主要大概就是因为,在法国母公司眼里,台湾已经被视为「非核心」的资产了。

Image Source:台客J

看完上面这张,大概就可以知道家乐福法国母公司在打什麽算盘了:虽然近年来台湾的同店营收成长率都很稳定,但怎样都没办法超过2%;反观巴西的同店成长率,硬是要比台湾高了不止一个等级。这样看起来,家乐福花大钱买下Walmart的巴西资产,却决定要甩卖掉家乐福台湾,在目前公司资源相当有限的情况下,应该算是一个蛮合理的决策。不过也因为家乐福目前的情况没有像欧尚那样火烧屁股,想必台湾家乐福的出售价格,应该也是会比大润发硬一点。

●Omni-channel多元通路

最後我想要来讲一下,这两家公司的重整策略中,都非常强调的 Omni-channel,也就是多元通路。

Omni-channel应该算是近年来零售业最重要的策略之一,像是亚马逊买下Whole Foods就是个很好的例子。而Omni-channel除了许多人常常讲的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外,多元店种(像是超市和量贩)和不同产业的连结,其实也是很重要的:毕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因为科技的进步更加零碎化,需求也更加多元。如果像欧尚依靠单一的通路,市占率很快的会被不同的通路竞争者吃掉(无论是线上或线下)。

而Omni-channel更会产生不少营收的synergies,在荷兰很好的范例应该是Ahold集团。Ahold旗下拥有AH超市、药妆店Etos、卖酒的Gall&Gall还有荷兰亚马逊Bol.com,这样多产业和多通路的生态系,让集团产生了不少营收synergies,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例子:

◆线上的Bol.com利用AH超市当作取件点,可以为AH超市创造人流

◆AH超市的和Bol.com的delivery …

LINE贴文串11月底大改版!转型影音平台「VOOM」千万奖金徵求原创内容

Image Source:youtube/上班不要看 NSFW

文/洪偲瑀

你有用过LINE的贴文串吗?台湾普及率超高的LINE,虽在游戏、行动支付、媒体等领域中,已经打造出成熟生态圈,不过身为社群起家的平台,与YouTube、Facebook、Instagram、甚至TikTok等软体相较,使用情境仍旧多围绕在通讯上,尽管有着贴文串功能,但也许是因为资讯来源错综、呈现机制等等理由,LINE摆在中间的这个按钮,大家还真是鲜少点下去。

贴文大改版!转型LINE VOOM影音平台

为补强这项功能,LINE提出的方针之一是:提供更多原创内容吸引观众,包含在2020年推出的「创作客」夥伴计画,以及今(2021)年六月起开放了创作者营利资格,皆可看出LINE积极招募原创内容进驻的决心,甚至在今年的youtuber盛会—第三届走钟奖颁奖典礼上,LINE总经理陈立人更重磅宣布,将贴文串功能更名为「LINE VOOM」,转型为影音为主的创作社群平台,同时颁奖予首届「创作客人气票选活动」冠军林郁欣,为新功能首次亮相打响声量。

▲LINE总经理陈立人(右)与创作客人气票选冠军林郁欣(左)合影

Image Source:LINE

催生原创IP内容!LINE祭千万奖金加速创作

LINE引用尼尔森公司(Nielsen)资料指出,91.8%的年轻人会收看网路影音等娱乐内容,且其中近4成喜爱由素人、网红制作的影音,因而成为重点扶植项目。

配合将在11月下旬正式上线的LINE VOOM,LINE宣布投资总计千万「创意加速金」,鼓励创作者加入,徵件报名至12月31日止,共有「直式短影音」、「长片节目」两大类别,入选团队最高可获得100万元资金挹注,发展原创IP节目,以及在地专属内容。

Image Source:youtube/上班不要看 NSFW

年末剁手手!虾皮、Pchome、momo三大电商双11抢手商品Top10大盘点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文/洪偲瑀

今年光棍节你也手滑了吗?每年年末的购物盛事双十一,可谓电商造节最成功典范,在长达数十天的狂欢气氛铺陈下,大家最终买下了什麽东西?EagleEye鹰眼数据就透过发票数据整理,排名出虾皮、Pchome、momo三大电商在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前10名商品,好让我们一窥网购消费趋势。

Reference:EagleEye 鹰眼数据

3C稳坐品类冠军,抢折扣高价品更有「节庆感」

从热门品项不难看出,和以往一样,「3C」稳坐双11销售大宗,在三个平台皆拿下冠军,其次「家电」也是几届下来的热门品类,不难看出在双11节庆大幅打折的核心精神下,消费者确实受到号召,出於一种「此时不买更待何时」的心理,更加敢於出手购买手机、笔电、电视等高单价品,另外,主打划算属性的「礼券」品项也一同入榜。

从各电商平台来看,虾皮销售额前十名当中,3C产品占了7项、家电3项,最多品牌为Apple,其次有小米、realme,是三家平台中,中国品牌上榜最多者;以3C网购见长的Pchome,榜上3C产品则高达9项,大宗品项除了手机、平板外,也有显卡这样的零组件上榜,不过以网路上对其性价比的讨论来看,或许只是间接应证显卡缺货潮仍然持续就是了;至於momo则是三家中,前十名品类分布最均匀、最多元的平台,当然3C、家电、礼券都没有漏掉,但此外也有美妆、母婴、发品等日用品上榜。

Reference:EagleEye 鹰眼数据

iPhone横扫手机榜成双11大赢家

细数本次三大平台入榜商品,30项产品中,光iPhone 13系列就占了10项,可说是双11最热销产品,也是3C产品在品类分布中夺冠的最大功臣,若细分型号,iPhone 13 Pro在手机榜上皆超越Pro Max,在虾皮、Pchome平台各分据第一、三名,momo则比较特殊,仅有iPhone 13入榜;再从容量规格方面来看,可以发现256G是主流选择,排名在三大电商平台上都居冠。

除了Apple家族,realme、Samsung、Google品牌手机也有入榜,入榜产品皆属该牌旗舰系列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在所有上榜手机中,仅有「Samsung Galaxy S20 疗癒蓝256G」并非2021年发表之系列,从一票新机竞争者中杀出重围。

Reference:EagleEye 鹰眼数据

综观本届双11购物节,可以感受到消费者久处疫情中,渴望新气象的心情,正好藉由无接触的网购爆发出来,想要趁着打折共襄盛举,买个「轻奢品」替努力了整年的自己庆祝一下,同时又克制着,深怕出手太阔绰,得一时背负铺张浪费的罪恶感,於是手机买「接近」顶规、容量「稍多一点」就好,另一方面,基於「总会用得上」的预期心理,使得礼券、美妆、洗衣球也上了销售榜,如此推敲消费历程,个中的心境变化,着实值得玩味。

Reference:EagleEye 鹰眼数据

Dr.J/出生率低房价还不跌?少子化台湾的 4 大燃眉问题!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文/Dr.J

●出生数从20万降到15万,导致少子化的社会因素

今(110)年出生人数,前11月出生数为13万9693人,预估整年大概就是15万多一点了;明年又是生肖属虎,从过去虎年的经验,我国不喜欢生出小老虎,所以该年度的出生人数大多会崩跌,预估在13万人之谱,不过大後年(龙年)又会反弹回来;只是经过这一番折腾,大概会进入到新的15万世代。

▲我国各年度出生人口数

Image Source:大数聚

从上图,第一团块是所谓的「战後婴儿潮」,第二团块大概是第一团块的子女,这两个团块都是我国出生人口的高峰,约40万人;其次,则是进入到「32万闷世代」,也算是第一团块後期的子女,为何会突然从40万跌到32万,我目前仍旧在思考这一个答案,初步猜测与当时经济高速发展有关系,人们离乡背井忙打拼,人手需求减少(农业转工业),老家在中南部,所以生育这件事情就缓了缓。

再其次,则是我们一般在说的「少子世代」,也就是出生人数仅有20万,探究其原因,除了经济发展背景因素外,大学随便考都上导致延後出社会的时间,加上妇女独立思维、个人主义的兴起,也让生儿育女、传宗接代的想法逐渐式微,只剩下20万,现在并朝着15万、12万,甚至於8万的年出生人口趋势前进。

●困境1:房地产需求减少

少子化对於房地产需求的影响,不是没有,只是还没发生。

很多人说少子化讲了那麽多年,哪有什麽影响?房价也没因此跌啊!

这是一个严重的误会,少子世代,也就是20万的那一批,还在念国高中、大学,还没到买房子的年龄;现在购屋者还是「32万闷世代」,需求还算是相对高峰,再加上资金泛滥的结果,房价自然水涨船高;等到升息因素发酵,搭配上少子世代逐渐长大,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逐步减少了,参照日本的现况,房地产真的是很便宜啊!(日本还有税制成本较高的因素)。

●困境2:学校崩跌

20万少子世代已经进入大学,我在2017年的文章中,提出「2026年学校或系所少三分之一」的论点 ,目前看起来正逐渐成形中,有媒体指称「估未来大学会倒40所、高中倒53所」 。

很多中後段班大专院校已经招募不到学生,连我兼课的中央大学,所谓的中字辈学校中,少数研究所都已经100%录取率了,所以公立学校後段班以及私校的中後段班,都面临无学生可教的窘境。

没了学生,教授的薪资怎麽给付呢?已经有学校研议各院所自己筹募资金来支付薪资;因此,系所的教授就要到高中职去招聘学生,最烦人的就是到各高中招募学生,甚至於教师招生绩效决定续聘学校 。

对於大学教授来说,自身都难保,哪还管得上大学教育的品质。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●困境3:兵源不足

最近,14天破天荒超长教召的议题 ,在网路上沸沸扬扬,许多人都在讨论有没有被抽到教召;而且最近教召不再是过去走一个形式,而是真枪实弹、模拟中共入侵情境的训练。

一方面与中共步步进逼有关系,一方面当然与少子化导致兵源减少也有高度相关,随着兵源快速减少,政府自然在此议题上有多所着墨,要不然真的发生战事,连打仗的人都没有,更遑论主权的维系啊!

●困境4:劳动力减少

这两年疫情的因素,使得国内外劳青黄不接,产业外劳与社福外劳都在抢人(例如长照人力),因为产业外劳赚得比较多,常常要把屎把尿的社福外劳更显不足,加上我国快速老人化,照顾人力更是短缺 。

这个问题也不是台湾独有,日本更是在亚洲地区培养了许多人力培训基地,像是比较冷门的尼泊尔、斯里兰卡,日本早已经插旗多年,这一个因为缺工而导致的「国际抢工潮」,看起来并不会停止。

15岁至64岁为统计劳动人口的区间,20万少子世代已经计算入这个区间中,企业不能只是叫苦,要赶紧解决这个愈来愈恶化的问题,回想起几年前鸿海力倡「关灯工厂」,也是不得不然的作法。

●结论:「政客们,看一下数据吧!」

本篇文章提出了房地产需求减缓、大学校数或系所数崩跌、兵源不足,以及劳动力减少的四大燃眉问题,还有许多影响也正逐渐发酵,像是未来10年是老人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、育幼产业精致化…等,有兴趣研究者要好好把握这一个重要的趋势。

笔者写过无数篇趋势性的文章,也写过「图解透视未来」一书,在寻找资料与解决方案的过程中,发现政府部门总是反应慢半拍,很粗暴地找一些次级方案,譬如说想要解决少子化的困境,各县市都想到生育补助,结果各县市比谁补助的多,但只是让帐面上的出生人口数往高补助县市移动,像是离岛的出生率就不错,整体出生人数却还是持续下滑中,我真的不知道这些县市首长的大脑是不是不见了!

有时候看到这些现象也是深感无奈,问题点都写出来了,却有如螳臂挡车,强大的无力感,只希望一篇又一篇的文章,能够唤醒这些主政者的良知,真正分析一下数据、擘划一下趋势下的应对政策,否则政客当道,人民哪有未来!?

Reference:

[1] 预见台湾2050年》台湾人不生、大学不退场,9年後学校系所少三分之一!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80409/post/201712250017/。…

想看 Disney+「台湾配音」怎麽搜寻?Disney+ 上有什麽好作品?推荐 3 个好用工具

Disney+ 正式在台湾上线,你这周末看了《尚气》还是重温了《冰雪奇缘》?

不过这类的 OTT 平台却无法以「台湾配音」为条件进行搜寻,让许多台湾使用者大感困扰,尤其家里有小朋友的更是需要台配支援啊!(还有一些很神的台湾配音例如《变身国王》就会让人想要重温经典 XD)

现在,在社群平台噗浪(Plurk)已有网友整理出 Disney+ 的台湾配音表单。

♦ 【Disney+ 台湾配音表单传送门】

网友制作 Disney+ 台湾配音表单,是独家配音或院线版一查就知

在这份 Disney+ 台湾配音表单上,可以看见六大标志性品牌:Disney 迪士尼、Pixar 皮克斯、Marvel 漫威、STAR WARS 星际大战、National Geography 国家地理及 Star 以及 Blue Sky 蓝天工作室以及日本动漫等独立表单。

每个独立表单内,都可以看见作品名称,以及该作品是什麽分类,如「电影」、「卡通影集」、「影集」、「短片」等,除了把台湾配音分类成院线版/独家,更罗列出主要配音名单,让喜爱台湾配音的 Disney+ 使用者可以依循自己的爱好,在此表单上搜寻到有台湾配音的 Disney+ 作品。

♦ TO 延伸阅读:Disney+ 正式上线!这个 OTT …

【科技巨擎拼 ESG】为达 2050 净零碳排目标,亚马逊、微软怎麽做?

今年郑州洪水与德国水患引发社会关注,专家们纷纷警示全球气候变迁问题日益严重,极端气候、台风、洪水与乾旱等天然灾害造成的损害将会日趋严重,气象学家也表示这类的天灾将会愈来愈频繁严重,气候研究及预测俨然成为全球最关注的重大议题之一。

气候变化要准确预测,须使用大量运算资源

气候变化预测受到全球相当程度的重视,联合国成立的跨政府组织单位 —— IPCC 是专门研究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迁的组织。但前日其首席气象学家 Julia Slingo 却表示:IPCC 的超级电脑模型不够好,无法预测极端天气的强度与灾害严重度,需要一个国际中心来提升气候模型的品质。

♦ TO 推荐阅读:德国、郑州洪灾仍可能重演,超级电脑能预测极端天气的强度与灾害吗?

无法预料的天灾来的又急又快,只有利用资料分析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,才能及早因应、降低危害。但若要达成此目标,资料品质与运算能力两者都需具有足够高的水准。

此议题受世界关注,全球云端服务龙头 AWS(Amazon Web Service)就将其运算力贡献给非营利组织 SilverLining 来执行气候研究计画,也与国家大气研究中心(NCAR)合作,让这些单位能在 AWS 上使用其技术来实施气候模拟模型的运算。透过云端技术,这些单位能在 AWS 上托管生成的巨量数据,不但能加速未来的气候研究,也让数据与工具的使用更开放。

献出你的数据!亚马逊开放 AWS 数据库,加速数据民主化

NCAR 也预计在 2022 到 2070 期间运行 30 个地球模拟系统与模拟数据,研究世界各地的人类行为对地球的影响,旨在加速人类对近期气候的预测与理解。这些数据资料都将托管在 AWS 上,用云端运算技术取得进一步的分析突破,未来相关数据 AWS表示也向会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开放。

根据 …

转行数据分析该注意什麽?腾讯工程师狂推的报表神器:FineReport

【为什麽我们要挑选这篇文章】由工程师转换到数据分析领域,许多人第一个面临的困难就是荒废了演算法技能、工作变成每天都在制作报表,但如何在这个岗位有更大的发挥,制作出让老板眼晴为之一亮的报表呢?让我们来看看过来人怎麽说。(责任编辑:吕珈宁)

原创 IT 技术管理那些事儿。看到文末,你不会对这篇超实用的文章失望的。我是一名演算法工程师,在某个大工厂工作….

但是工作了大半年,我发现我的演算法技能没有增加多少,反而 SQL 的水平提高了很多,因为一天到晚都在写,感觉自己就是一个 BI 报表哥,而且我还经常安慰自己:业务第一,取数要紧…

虽然总不能把代码叫数据探勘,用 SQL,Excel 叫数据分析,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好,但我的心里总是过意不去,我一演算法工程师为什麽会去做报表?
同样的,我发现别人也有这样的问题:

同样的,也会有人怀疑 BI、报表这个岗位的未来在哪里:

以前做大数据平台还好,也可以上手弄 Hadoop、Spark、Storm、Flink 以及 Kafka 等集群,但是做了 BI 和报表之後,除了 SQL 和 ETL,我什麽也做不了。

其实这件事很好解决,不能看你的 title,这个岗位分化极大,而是看你想完成什麽事情,以什麽手段去完成这些事情。

我曾经也在大型企业搭建过数据中心,从专案规划到技术选型都投入很大精力,日吞吐上千个 G,存量达到 2 个 pb,刚开始也经常被业务喷,现在得到了认可。

我是从哪几个方面去做的呢?

1、规划专案架构

我们需要在每个时间段规划出这个专案所要达成的目标,比如一开始是手工报表,那我们有了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平台之後,就应该变成自动化的报表。

有了 Hadoop 之後,我们的目标应该是 OLAP 分析,规划做大一点总是对的。这里的框架主要聚焦於企业内部,对於企业内的不同团队、部门乃至於子公司,打通期间的数字藩篱,让数据在企业内部以同样的标准流动起来。…